浠水房产网
您当前位置:浠水房产网>浠水楼市>浠水资讯

2020年1-7月份浠水县经济运行情况

2020年09月14日 11:39     小编:张晶晶          点击:3884

扫描到手机

扫描到手机  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扫描到手机

  1-7月,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.8%;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2.3%;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.07亿元,同比下降32.0%;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.84亿元,同比增长32.8%;实现外贸出口额(1-6月份)2419万美元,同比下降23.4%;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0.78亿元,同比增长4.9%;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3.02亿元,同比增长15.1%。

附表:

注:龙感湖未参与排位。

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  2019年,全县深入实施“一心三区”发展战略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新发展理念,深耕区域布局,强化产业支撑,凝心聚力,砥砺奋进,积极应对经济下行,县域经济保持健康发展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。

  一、综合

 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.03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6.7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4.4亿元,同比增长3.4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.24亿元,同比增长6.3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.39亿元,同比增长9%。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.4:33.7:41.9调整为25.6:27.2:47.2。在第三产业中,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住宿和餐饮业、金融业、房地产业、营利性服务业、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.7%、4.9%、7.5%、7.3%、8.2%、28.3%、3.3%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614元。

 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.3%,工业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.4%,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.1%,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.1%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,食品烟酒价格指数上涨7.1%,衣着指数与同期持平,居住价格指数上涨2.1%,生活用品及服务指数上涨1.6%,交通和通信指数下降1.7%,教育文化和娱乐指数上涨0.6%,医疗保健指数上涨7.4%,其它用品和服务指数上涨2.4%。

  全县拥有市场主体存量62369户,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9890户,个体工商户51229户,农村专业合作社1250家。当年新增市场主体5135户,其中企业1198家、个体工商户3754户,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。注册资金总额369.15亿元,其中企业注册资金288.05亿元。全县当年新增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11个。

  二、农业

 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2.95亿元,其中:种植业产值43.74亿元,林业产值4.63亿元、畜牧业产值31.77亿元、渔业产值26.83亿元、农业服务业实现产值5.98亿元。

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.93万亩,比上年减少6.98万亩;棉花播种面积7.8万亩,比上年减少0.3万亩;油料播种面积36.84万亩,比上年减少2.52万亩。全年粮食产量39.61万吨,比上年减少3.4万吨,其中,夏粮产量0.67万吨,比上年增加0.01万吨;秋粮产量38.94万吨,比上年减少3.41万吨,其中:稻谷产量38.1万吨,比上年减少3.4万吨。全年棉花产量4758吨,比上年减少42吨。全年油料产量6.17万吨,比上年减少0.41万吨,其中:油菜籽产量4.18万吨,比上年减少0.47万吨。

  全县当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.29万亩,四旁零星植树300万株,苗木产量1300万株。

  全县牲猪出栏39.29万头同比下降40.3%;家禽出笼1015.9万只,同比增长11.4%。年末牲猪存栏17.11万头,家禽存笼1050万只。

  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.6万亩,水产品产量7.50万吨,比上年减少0.26万吨,其中:淡水养殖产量6.79万吨,比上年增加.0.34万吨。

  全县年末耕地总资源72.29万亩,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9.75万亩,有效灌溉面积65.97万亩,全县大中型水库68口,其中大型水库1口,池塘35889口。

  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,实现工业总产值103.1亿元,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6.4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.76亿元,同比增长8.5%。

  规上工业总产值中,按经济类型分:国有企业实现产值0.60亿元,集体企业实现产值0.30亿元,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97.8亿元,其它企业实现产值4.4亿元。

  按行业性质分:其中,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2.65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%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33.8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.8%;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实现产值0.9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0.9%;化学原料及制品业、交通运输设备制品业分别实现产值3.31亿元、3.78亿元,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.2%、3.7%。

 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8家,从业人员1.23万人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8.25亿元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1.2万平方米,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.6万平方米。

  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96个,其中,本年新开工项目146个,亿元以上项目81个,当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5.68亿元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.21亿元、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8.21亿元、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.26亿元,分别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.3%、24.5%、63.2%;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8.21亿元,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.5%。

  全县当年完成民间投资111.43亿元,占全县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1.6%,其中用于工业方面的投资38.21亿元,占民间投资总额的34.3%。

  全县当年项目改建及技术改造施工项目22个,其中本年投产项目10个,完成项目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12.7亿元。

  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.78亿元,其中:交通运输、仓储业投资21.52亿元;水利设施投资16.26亿元,分别占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57%、43%。

 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投资22.34亿元,其中住宅投资19.72亿元,占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8.3%。商品房施工面积220.04万平方米、商品房竣工面积10.55万平方米、商品房销售面积57.91万平方米,商品房销售额26.01亿元。

  五、商贸、外经和旅游

  全县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404家,全县限额以上商贸、住宿餐饮业单位个数93家,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.46亿元,同比增长10.8%。

  全县实现外贸出口总额6662万美元,同比增长24%。

  全域旅游深入推进,拥有景区5个,全年共接待游客381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24.8亿元。三角山风景区黄溪冲片区建成运营,  楚城文旅康养基地、卓尔团陂温泉国际度假村等项目顺利推进。

  六、交通、邮电和能源

 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612.8公里,其中等级公路3255.3公里,高速公路过境113公里,行政村公路通村比重达到100%,长江过境水道40.6公里,桥梁595座。全县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(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)53352辆;机动船160艘,其中:货轮160艘。

  全县邮政支局18处,从事快递的网点20个,从事快递人数108人,邮路74条,总长度13.5万公里。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.26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66.95万户,互联网宽带用户15.3万户。

 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05.96万吨标准煤。全县用电总量10.8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3.7%,其中工业用电量4.8亿千瓦时,占全县用电总量44.5%,同比下降24.4%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2.07%。

  七、财政和金融

 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5.1亿元,其中税收收入12.04亿元。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.28亿元,其中地方税收收入7.22亿元,非税收入3.06亿元,分别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0.2%、29.8%。全县实现社保基金11.26亿元。

 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.96亿元,其中:教育支出9.4亿元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.16亿元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.91亿元、农林水事务支出8.99亿元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.93亿元、节能环保支出2.65亿元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.34亿元、科学技术支出1.8亿元、住房保障支出0.38亿元。

  推进金融支持县域发展。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,发放企业贷款及“过桥贷”7.92亿元,商业银行机构10家,商业银行网点74个。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04.88亿元,比年初增加26.4亿元,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315.76亿元,比年初增加35.12亿元;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5.29亿元,比年初增加24.68亿元,其中住户贷款74.07亿元,比年初增加14.13亿元。全县金融机构贷存比为38.4%,比上年提高3.9个百分点。保险机构网点43个,保费余额10.85亿元,其中寿险8.49亿元、财险2.35亿元。当年赔付支出4.12亿元。

  八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  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33所,其中小学94所,普通中学37所,中等职业学校1所,特教学校1所;幼儿园126所。全县在校学生数94302人,其中小学52349人,普通中学37378人,中等职业学校4068人,特教学校507人;幼儿园及学前班25592人。全县共有专任教师5900人,其中小学2428人,普通中学3206人,中等职业学校234人,特教学校32人。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.9%,初中毕业生当年达到7802人,高中毕业生3916人,考入各类高校人数3088人。高中阶段男生占比53.5%,女生为46.5%。

  建成创业孵化基地4个,建设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2家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.34%。实施技改项目20个,完成投资13.52亿元。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。实施“腾笼换鸟”,利用闲置土地、厂房引进工业企业34家,完成投资6.3亿元。

  九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  全县拥有图书馆1个,博物馆3个,文化馆1个,文化站13个,剧场、影剧院4个,社区及村级文化活动室664个,农家书屋664个。“四馆一站”免费接待观众50万人次,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9.75万册(件),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185个,其中省级5个、市级13个、县级167个。

  县拥有医院4家,卫生院26家,妇幼保健院1家,疾病预防控治中心1家。卫生机构床位数5049张,其中医院2817张,卫生院2232张。全县拥有卫生工作人员3834人,卫生技术人员3516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98人,注册护士2067人。

  全县主办全民健身活动10次,参加综合运动会1次,参加单项比赛6次。在市青少年体育比赛中,夺得金牌58枚,银牌40枚,铜牌28枚。

  十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全县总户数34.21万户,户籍人口100.25万人。户籍人口中,按性别分:男性53.17万人,女性47.08万人,男女性别比为112.9:100。全年出生人口0.95万人,死亡人口0.57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5‰,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8.3:100;本年度迁入人口0.14万人,迁出人口0.97万人。从人口年龄构成看,0至17岁人口19.33万人,18至34岁人口23.5万人,35至59岁人口38.05万人,60周岁以上人口19.37万人。

 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5元,同比增长9.4%。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60元,同比增长9.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3元,同比增长9.1%,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.05:1。

 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918元,同比增长10%。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80元,同比增长9.9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520元,同比增长9.7%。

  围绕“两不愁三保障”]目标,持续加强驻村帮扶,整合资金8.87亿元,统筹推进“五个一批”,新增产业基地342个,建成村级扶贫车间108个,产业扶贫覆盖率提高到63.95%。危房改造、安全饮水任务全面完成,义务教育资助全覆盖,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2.6%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,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,45057户130230人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至0.19%。黄黄高铁、G347陶巴大桥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,新改建“四好农村路”1030公里、安防工程100公里,改造危桥102座。全县五保供养人数7372人,社会福利收养单位数18个,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数7039张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360人,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531人。

  全县参加城乡养老保险人口65.27万人,参加医疗保险人口86.14万人。其中,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.18万人,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.64万人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.93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0.95%。

  十一、城市建设、环境保护

  紧紧抓住“法治城管”建设和城市管理“主题行动”这两根主线,以解决城市“六难问题”为导向,全年共组织了89次城市管理“主题行动”,搬离人行道和公共场地石球652个,拆除地锁和铁栏杆278个,拖移“僵尸车”31辆,腾出了400多个被长期占用的机动车临时停车位,使城区“停车难”问题初步得到缓解。新开辟3处菜场、新建、改建23座城市公厕,全年累计完成投入5100万元,新增绿地9.3万平方米,城区绿化覆盖率从年初的24.25%提高到29.35%。全县常住人口87.73万人,城镇化率43.3%,县城区域规划面积25.6平方公里,城区人口23.6万人,城区公共汽车运营车辆数96辆,出租车299辆。全县共建成26座垃圾中转站,其中乡镇21座,城区5座,日均收集生活垃圾325吨,全年共处理垃圾11万吨,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,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74天,地表水达标率达到100%。全年平均气温17.9摄氏度,累计降水量972.3毫米。

  铁腕治污成效明显,关停整改“散乱污”企业35家,岸线复绿23公里。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,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,国控、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%。深入推进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”,“厕所革命”超额完成市定年度目标任务。精准灭荒造林4.94万亩,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  28个,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。创建绿色达标村50个,省级“宜居村庄”15个,绿杨乡创成省级生态乡镇,全县空气优良率达75.7%。

  注:1、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,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。

  2、公报中生产总值(GDP)、各产业增加值均为现价,增长速度则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
分享到:
获取优惠